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英国曾经是世界制造大国。进入后工业时代,调整经济发展模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为国内劳动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便成为英国政府面临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将“通过发掘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赋的经济属性来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所谓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这一国家战略引导下,英国从事创意产业的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5.13%,提供150多万个就业岗位,不仅在音乐、表演、电视纪录片和娱乐节目、电影等领域英国文化竞争力明显提高,而且工业产品和商业服务也因为创意价值的提升而带来更高的文化附加值,正在实现英国经济从“制造型”向“创意服务型”的转型。这一成功转型,与英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推动有着密切联系。英国政府在理念前瞻、战略重视、机制创新、执行到位等四个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调动、保护、尊重了市场、人才、企业的创造活力,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繁荣。

第一,用文化创意产业替代文化产业概念,体现了英国政府在理念上的前瞻。英国政府以就业人数多或参与人数多,产值大或成长潜力大,高原创性或高创新性作为标准来定义文化创意产业,不是简单地发展所谓传统的文化产业,而是将文化创意扩展到整个经济领域,鼓励工业产品和商业服务的文化创意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转型,涵盖了软件开发、出版、广告、电影、电视、广播、设计、视觉艺术、工艺制造、博物馆、音乐、流行行业以及表演艺术等十三项产业,不仅扩大了产业范围,更是重视了创意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带动性力量的巨大价值。

第二,制定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家发展规划和发展路径,体现政府在战略上的重视。在政府推动下,英国成为全球最早提出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就开始研究制定文化发展战略。英国首相布莱尔提出,要“通过英国引以为豪的高度革命性、创造性和创意性来证明英国的实力”,使英国从传统的“世界工厂”蜕变为当今的“世界创意中心”,全方位提高英国的核心竞争力。英国先后出台《英国创意工业路径文件》等一系列文件,提出“为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而在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产品出口等方面”政府将做出积极努力。按照相关规划,英国政府逐步推出完整的创意工业财务支持系统,形成了目前国际上产业架构最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第三,通过大胆的政府机构调整,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制创新。1992年,英国首次将文化相关事务及部门整合,设立国家遗产部,负责艺术、文化遗产、体育、传播与旅游观光等事务。1997年布莱尔亲自领导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作为“新英国”计划的一部分,英国政府随后又将国家遗产部整合改名为“文化、新闻、体育部”,“协助创意产业提高社会认知度,帮助各创意产业门类充分实现其经济潜力”。政府机构的改革和调整,为大创意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整合的政府管理服务平台,解决了条块分割带来的发展制约,不仅释放了大文化创意的直接经济活力,而且也充分发挥了文化创意的影响力价值。

第四,围绕人才、市场、企业的核心元素,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策执行合理到位。英国政府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并不介入产品生产、不干预市场、不影响微观的企业活动,而是集中在人才培养、市场体系、企业创新等方面提供开发技术和教育潜能,产品出口,税收和政策调整、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系统支持。同时,政府的产业扶持尽量通过第三方非政府专业机构和组织来执行。如通过英国科学、技术及艺术基金会(NESTA)等机构来进行服务、资助和监督,政府减少直接行政控制,也绝不从中获利。经过几年发展,英国已培育了10多万多家创意企业;在高校为文化创意产业举办人才再造工程;为行业提供数字化项目改造等等,政府起到对市场保驾护航、对企业促进鼓励、对人才培养开发的作用。

目前,在发展和繁荣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将创意的力量用到推动“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的经济发展转型上;如何做到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最大限度地消除体制机制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的阻碍;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保护、尊重市场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防止行政方式对产业发展带来的过热、过度干预甚至扭曲,应该说,都可以从英国的发展经验中,找到他山之石的参照和借鉴。

话题:



0

推荐

尹鸿

尹鸿

65篇文章 4年前更新

传媒学者,影视传播研究者,教书匠。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