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常常新常态 创造奇迹抢红包
凤凰网娱乐 2015/02/19 11:38
今年的春晚,虽然有不少“谁上谁下”的新闻提前曝光,但似乎老百姓对春晚节目的期待明显降温了。就像过年吃饺子,年年吃仅仅是一种习俗,春晚对于大家来说,不再有惊喜,不再有热望,而是除夕之夜“自然而然”的家庭活动。大家抱着一颗平常的心进入了春晚频道。
事实上,本年春晚的确也体现了“平平常常”新常态。朴素简单的舞台背景,充分体现了“8项规定”下的时代基调;小品相声 歌舞 杂技魔术,仍然是换汤不换药的传统老三样;老中青结合、中西合璧、东西南北中的配搭也是一如既往的拼盘策略;说好的反腐主题,看下来拍打的其实苍蝇都算不上,只是几只嗡嗡叫叫的小蚊虫;而家庭和谐、家庭和睦,还是春晚永恒的主题。倒是几个打工家庭的外采,以及“只盼这一天”“名字”等公益广告,一脱舞台的形势气息,简单质感,让我身边看节目的几位老人眼泪婆娑。
当然,今年春晚的最大亮点,应该是在撒贝宁和李思思的引导下,几十亿观众参与春晚的即时互动,点赞与吐槽齐飞,高兴与失望同在;还有那全国飘飞的红包,恐怕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这样的壮举,让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同时晃动着自己手中各种品牌的手机,抢着那空气中的红包,有的高呼“骗纸(骗子)!”有的大赞“抢好运!”这万众一心的场景,一方面体现了央视春晚这次互动设计的创意力量,一方面也证明了用户的“获得”永远是驱动行为的核心动力。以至于包括外媒在内的媒体和专家都在开始关注:中国人的红包文化为什么如此普及?
央视春晚的这次敞开互动,体现的也是央视心态的一种新常态。在今天这样一种互联网时代,早已不可能产生一台雅俗共赏、举国认同、不被“吐槽”的春晚了。与其被动被人吐槽,弄得颜面尽失;反倒不如开门吸引吐槽,主动让吐槽多飞一会。的确,“吐槽“已经成为了春晚的一部分,可以说也是本届春晚的一种衍生品。春晚不仅台上热热闹闹,每个人的手机屏幕端,都是央视春晚衍生出来的各种版本的自创春晚,全民参与,其乐融融。
过了而立之年的春晚,如果不是遇到一个蜕旧变新的大转折,恐怕已经很难出现让人脱胎换骨的惊喜了。春晚自己进入了新常态,观众其实也进入了新常态。年夜的饺子和春晚,加上段子和吐槽,已然成为国人除旧迎新的新方式。甚至要看到最好的综艺节目,如同吃到最可口的美食,人们也不用等到年夜的饺子、春晚的节目了,平时世界已然精彩。
作者: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