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职业记者如何安身立命,其责任使命与事业方向何在?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传统媒体如何自我定位,其渠道优势与价值导向何在?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社会公众如何自我传播和选择接收,其判断标准与道德底线何在?“第七届未名大讲堂——与名记者、名主持、名专家面对面”论坛2011年11月8日在京举行,以下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发言记录整理:

  大家下午好。刚才听说刘春副总裁是要访谈的形式做的,我以为是崔永元老师跟他访谈呢,后来发现一个学生,访谈一点都不比崔永元老师差,享受了非常特殊的待遇,现在回到我这儿,又回到老师的状态了,用讲的方式来说。因为今天是记者节,每年这个时候站在台上,都要对所有的记者们和所有即将成为记者的同学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尽管贵校最近传闻说记者是公害,即便在今天的生活当中,如果没有记者,也许我们还在吃着大量瘦肉精喂的猪,也许还在大量吃着掺着三聚氰胺的奶,我们的记者现在成为社会医生,当然医生有良医也有庸医,不能因为庸医,而无视记者们为我们过更健康的生活、更公正公平的生活、更透明的生活而付出的巨大的代价而付出的艰苦的努力,所以这个致敬他们是值得的。

  下面我要讲的跟自媒体有关系,新媒体出现以后,其实我们媒体逐渐从一个高门槛的一个专业机构来操作,要变成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自己可以发布信息、传播信息,我大致把它说成几个阶段,一开始我们有了论坛,而且像清华北大这些学生论坛都非常有名,我们从论坛、社区到后来的博客,到现在我们有微博,应该说我们的媒体变得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个人化,我们每个人发言的自由空间会越来越大,到现在为止,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已经有超过四亿微博的用户,虽然都是记者,但是还有点距离,但是也是占了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甚至近三分之一的人口。

  刚才我们讲为什么说微观在改变中国,其实最近半年多来,大家知道,中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许许多多重点热点事件,微博在里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这个推动不仅是对社会,也是对传统媒体的推动。传统媒体在我们新媒体推动之下,不得不变得更快,不得不变得更敏感,甚至从管理方式来讲,我们新闻信息管理部门也不得不给传统媒体越来越大的自由,越来越大的空间,因为你必须要跟新媒体赛跑,你不跟新媒体赛跑,什么公信力就谈不到了。公信力是我们的竞争,是我们价值观最重要的体现,但是如果没有信息的快速流通,你没有第一时间让你的受众得到信息,什么公信力都谈不到了,所以从这点上来讲,微博微观改变中国已经成为事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在逼着中国改革。大家可能看着我们微博上许许多多的言论,虽然有很多八卦,虽然有很多谣言,虽然很多好玩儿、搞笑的东西,但是仍然有许多非常严肃的非常负责任的言论广泛传播,推动着社会变革。

  实际在新媒体上,不是所有能够发布信息的都可以叫做自媒体,或者即便它叫自媒体,但是起不到太大的媒体功能。大家知道,新媒体最主要的核心技术是数字化点对点的传播,点对点传播之下,人人皆是记者是具有可能性的,但是不等于你的信息能够被传播。所以实际上我们知道点对点的传播构成了新媒体的一个基本基础,但是我个人的观点还是只有当点对点的传播扩张成网状传播的时候,对大众产生一定影响的时候,它才能交为一体,否则的话,你只有十个粉丝,你好意思叫自己是媒体吗,而且有两三个还是一排进来的,这样的情况之下,不可能是一个媒体,因为你传播信息的渠道,跟一个普通的通讯工具是一样的,但是在新媒体上我们有一堆可以成为媒体的东西,为什么?

  因为它不仅在传播信息,而且它有一套传播信息的机制。这个机制首先是一个识别性,他变成一个媒体,现在大家知道,真正有影响的新媒体的发言者都是以实名方式发言的,实际上已经成为自己发布信息的编辑者。刚才说网站可能不会为微博负责,但是加了V的所有人都得为你的微博负责。事实上最近很多纠纷,当你不经意之间,你只是假想的不加分析和评论去转发了一条不实信息,很可能会对你产生影响,所以实际上已经有看门人机制,而且这个机制也培育了一批在不同受众群那里有影响的发言人或者媒体,我们看看我们自己加的粉丝,加的那些关注者,实际上我们在选择自媒体。当然,还有一种方式,我们之所以说它最后能成为媒体,是因为跟关注体系有非常大的关系,“粉丝”这个字非常难听我也不知道新浪为什么把它叫粉丝,弄得我们这些人一看加了一个粉丝,心里很不踏实,粉丝只能给白岩松老师、崔永元老师加粉丝比较合适,当老师的其实我们就是关注者,现在都叫粉丝,因为比较符合年轻人的特点,它形成了一个传播的网络,真正叫自媒体的原因是因为它面对了相当一部分受众。我今天还看了一下,张颐武老师有二十五万粉丝,相当于一个中大城市晚报的发行量,甚至还要高。这意味着,在座很多开微博的人,已经在办媒体。张老师非常谨慎,他有个特点,不说坏话,只说好话,不太引出太大的纠纷。实际上当我们实名发布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负责任。

  所以我认为,现在的新媒体,实际上已经逐渐地确确实实构成了一个媒体的基本功能,当然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我们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编辑,甚至人人都是评论员,网上的评论员非常幽默,北京发大水那天我在外地,我很担心、很着急,网上说北京到处都淹了,车在水上漂,结果有一个发布照片的自媒体评论员,让我一下子心里的阴影就散去了。说现在在北京找对象有了新标准,不仅要有房有车,而且还得有船,这句话很幽默,但是把新闻事实表达出来了。除了在网上大家会有一些泄愤的、骂娘的,但是我们选择的关注者当中,天天骂爹骂娘,骂社会,骂所有人的人,会慢慢把他拉黑了,不再出现在你的关注当中,给了我们选择权。

  刚才我讲的这一切,尤其是名人的实名,在里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看门和过滤作用。但是我不主张所有人都必须实名,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去发布微博,但是你会发现,真正能够形成多级传播的信息,往往来自那些实名的人,而他们又从大量信息当中过滤出一部分用自己的新闻标准,用自己的社会标准来判断的这条信息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传播给他的所谓粉丝,这种过滤机制本身在起一个很重要的作用。这个体制慢慢在驱逐一些网上非常不理性的东西,它自动会形成一个媒体体制和媒体机制,所以我对此比较乐观。

  当然,反过来讲,包括今天在座的这么多学生和来自各方面的朋友,当我们人人都可能成为记者的时候,人人都可能成为编辑者的时候,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看门人的时候,理性、责任是我们这代人必须要坚持的东西。刚才白岩松有句话我感触非常深,说我们这个社会逐渐在把底线当成上线。但是我还要说一句,我们这个社会常常把常识当成学问,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常识,没有基本的道德常识,没有基本的人文常识,没有基本的尊重人的常识,没有基本的大学常识,也没有基本的大学生常识。当然教师也可能没有教师的常识。回到常识,回到理性,回到我们基本的人,我们要为自己所处的环境负责,这时候的自媒体相信就不仅仅是那些名人们在过滤,我们每个人都在过滤,只有这样,人人都能够成为一个记者的时候,其实我们都是社会的医生,当我们用理性的方式看待社会的时候,帮助这个社会治病的时候,这个社会才会治好病,当我们像疯子一样大喊大叫的时候,这个社会的病是不会治好的,而且我们也会成为病人。希望我们不成为病人,而成为医生。谢谢大家。

话题:



0

推荐

尹鸿

尹鸿

65篇文章 4年前更新

传媒学者,影视传播研究者,教书匠。

文章